原標題:日停動車800趟 廣州南站接手春運“頭把交椅”
今年春運,京廣、貴廣、南廣、廣深港、廣珠城際“五龍交會”的廣州南站成為一顆十分耀眼的“巨星”。廣州南站站長張哲介紹說,今年春運,南站不僅停靠動車組數量為全國之最,日均達800趟,居全國之首,而且迎來開通以來最大客流,每天的客運吞吐量接近60萬人次,已經成為全國第一大站。
春運發源地
曾靠數編織袋計算旅客數
2月4日,全國春運發源地——廣鐵集團發送旅客142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進入了全年繁忙時期。短短40天內,廣鐵將發送旅客5400多萬人次,再次刷新曆史紀錄。
曾經,廣州火車站是全國春運的發源地。隨著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起,一句“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使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湧聚廣東,一股強勁的“民工潮”朝著南中國席卷而來。上世紀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區外來勞動力就已接近400萬人。而在1974年開站之初,廣州火車站麵積僅2.6萬多平方米,設計日發送旅客能力僅3萬人次。
隨著客流量的激增,春運期間的廣州火車站開始變得愈發人潮擁擠。那個火車站運力與需求呈尖銳矛盾的年代,把廣州站推上了全國春運重鎮的位置。“春運有多少外來工,看看站前廣場上有多少編織袋就知道了。”一名廣州站客運員說。在沒有精確統計辦法的年代,這種直觀判斷還算靠譜。
“削尖腦袋想法子讓他們回家。”在電話訂票仍不算主流、互聯網買票還沒出世的2008年以前,每到春運前,廣州站就采取開設俗稱“大賣場”的臨時集中售票處的辦法,將售票人流從廣州站分流出來。隨著2010年流花交易會大賣場的撤場,這種辦法才結束了曆史使命。
1998年的節前春運,受多種因素影響,大量乘客滯留廣州火車站廣場,直到線路修通,在全國各地列車前來支援的情況下,客流才得以疏散。
“那個時候隻能靠工作人員築成的人牆來分流旅客,工作人員每天都累到精疲力盡,嗓子全是啞的。”1984年就來到廣州火車站工作的保衛科科長朱海濱回憶道,“也正是經曆了1998年,廣州鐵路春運開始進入‘大春運’模式。”從那年開始,春運再也不是廣州站或者鐵路單打獨鬥的戰場。
1998年,春運首次動用地方武警參與秩序維持;2009年至今,地方政府每年都會在站前廣場搭建臨時候車棚,將琶洲會展中心作為應急候乘點;2016年,協調廣州市有關部門首次利用地鐵將被冰雪災害阻擋步伐的普速旅客轉運至高鐵繼續北上。
“上世紀90年代,廣東鐵路通車裏程名列全國靠後,人均不到一支香煙的長度,與其經濟第一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每至年關,廣州火車站聚集幾十萬要回家的外來工。”廣東省交通運輸專家、廣鐵集團黨校副教授金一兵回憶道。
廣東鐵路“運營裏程短,覆蓋密度低”的現狀,使得春運期間供需矛盾異常突出,曆年春節前後如何解決千萬外來工乘火車回家問題,一直是鐵路部門殫精竭慮的大事。這也是廣鐵成為全國春運發源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當時的鐵路網太滯後了,廣東也意識到‘瓶頸’所在,後來就高起點在高鐵、快鐵、軌道交通方麵擴容提質。”金一兵說。
高鐵運營
打通春運大“瓶頸”
到了2009年我國首條一次性建成的高鐵大幹線——武廣高鐵開通運營,其大運力、高速度的運輸優勢凸顯,給春運帶來不一樣的新景象。
2010年春運,是武廣高鐵參與春運的元年。當年高鐵運量占廣鐵總運量二成。
隨後幾年春運,京廣高鐵全線貫通,滬昆、貴廣、南廣、廈深等高鐵陸續開通,高鐵成為廣鐵運能新的增長極,使春運運量不斷提高。
到今年春運,因為有京廣、滬昆、南廣、貴廣等10多條高鐵齊發力,廣鐵集團開行動車組數首次達到普速列車數的1.5倍以上,高鐵運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春運40天,廣鐵集團預計共發送旅客5420萬人,其中高鐵發送旅客3570萬人,首次承擔2/3以上運量,春運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今年春運,重慶至貴陽鐵路通車投入使用。曆年春運,成渝方向一直是廣鐵春運的運力“瓶頸”和攻堅難點。今年春運,隨著這條高鐵的開通運營,連接貴廣、成渝鐵路,形成了珠三角往成渝方向一條快速高能的鐵路通道,使珠三角每天往返成渝方向動車組高達61對,一定程度打通了廣東春運西線大“瓶頸”。
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我國鐵路營業裏程達到12.7萬公裏,其中高速鐵路2.5萬公裏,石家莊至濟南高速鐵路的建成通車,標誌著我國“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中的“四橫”完美收官,中國高速鐵路網進一步發達完善。
據張哲介紹,春運期間,廣州南站停靠動車組數量為全國之最,日均800趟,日均發送近30萬人次,在全國高鐵站中排名第一。在發送量達到峰值的同時,廣州南站到達量也在增長,與發送量基本持平,也就是說每天有近60萬人次進出,廣州南站成為了全國第一大站。
告別“人牆分流”
春運更有“科技範”
今年春運,比以往任何一年春運更有“科技範”。
中國鐵路總公司發揮高鐵成網優勢,大幅增加客運產品有效供給,推出互聯網訂餐、動車組選座、智能驗票進站、中轉接續換乘、常旅客服務、大站智能導航等便民利民措施,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同時將12306網站功能升級完善,將鐵路客運電子支付進一步推廣普及。這些為今年春運順利推進、讓旅客體驗更美好創造了有利條件。
春運期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複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奔馳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多個城市群,在旅客感受動車組科技含量和先進性的同時,大大縮短他們的時空距離。
今年春運,為接通旅客“最後一公裏”,廣州南站全國首創“高鐵+共享汽車”智能服務模式,500台共享汽車停靠在廣州南站專用停車場,隨時為到達旅客回家提供便利。
今年春運,高鐵雲集的廣州南站進一步完善了站內智能導航係統,讓旅客快速查詢站內的售票點、購票機、衛生間、充電處等服務點。春運前夕,該站還增加16套“人臉識別”設備,同時對所有的52套設備進行了優化升級,使旅客“刷臉進站”時間由原來的5秒縮短到2到3秒。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桂強
"